辽阳瓶谡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互聯網+”的“3+4模式”:“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新體系

2019/6/12 0:00:00來源:快印客作者:梓沐

快印客導讀】近幾年,“互聯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術引領,不僅在傳統行業催生“化學反應式”的創新,而且也為改進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機遇。本文將“互聯網+”思維理念融入黨建工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探索實踐高校圖書館基于“互聯網+”的“3+4”黨建工作模式,即通過積極搭建黨建工作三平臺(全面從嚴治黨的黨務工作平臺、與時俱進的黨員教育管理平臺和聯系服務群眾的互動平臺),打造黨建四陣地(建立微課堂、開展微閱讀、倡導微創新、展示微星光),以有效應對互聯網時代對傳統黨建工作在組織動員方式、宣傳教育、監督反饋等方面的沖擊和挑戰,提升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實效性與科學化水平。


基于“互聯網+”的“3+4模式”:“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新體系


高校圖書館實施基于“互聯網+”的“3+4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和推進,以及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應用的普及和日益發達,在深刻影響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同時,也對高校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和挑戰。一是在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下,黨內工作資源有時被大量日常黨務工作占據,黨務工作效率低,部分黨建核心思想工作被沖淡。二是在黨內工作中未建立抓全面與抓重點工作之間的有效機制,“燈下黑”不良現象普遍存在,工作效果不明顯。三是對黨建客觀環境提出挑戰,使得開放的網絡環境成為黨建工作的監督平臺,黨員可以跨時空、跨地域、隨時隨地聯系互動、討論問題,各種思潮疊加對于基層黨建開展帶來了新挑戰、新考驗。這種情況下,個別黨員干部的行為失范,會在新媒體傳播語境下快速傳播并放大,傳統工作模式已無法及時應對。四是信息在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可跨時空、跨群體、多向無序地迅速傳播,導致傳統“自上而下、層層傳達”的單向灌輸信息和宣傳組織動員方式受到沖擊。因此,在傳統黨建工作模式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革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促進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轉型升級。


2.契合黨員群眾特征的現實需要


高校圖書館教職工黨員年齡結構復雜,培養類型和目標迥異,再加上各部門“重業務,輕黨建”現象普遍存在,這為黨員發展、黨員教育、黨支部組織生活等基層黨建工作帶來挑戰,給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增加了難度和復雜度。因此,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創新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模式,將傳統工作方式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雙空間交聯治理,是契合高校圖書館黨員群體特征的客觀選擇和方向。


3.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高校圖書館黨建有其特點,既要求契合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符合學校的制度文化、滿足黨員群眾的客觀需要,還要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做到嚴格規范、高效便捷、科學合理。一是“互聯網+”黨建工作系統具有工作引導、數據實時采集、海量存儲、搜索便捷等特點,可用于黨員發展、黨組織生活記錄、黨務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中,有效消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員宗旨意識薄弱等現象;二是有效整合各種線上、線下資源,為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習培訓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服務;三是無紙化特征為解決黨務工作低效管理、破解黨員教育管理難題、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提高黨建工作牽引力提供了解決方案,使黨建富有時代氣息,充滿時代活力;四是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為黨建數據的深度挖掘和精準分析提供支撐,從中發現黨建客觀規律,推動黨建工作科學決策。


基于“互聯網+”的“3+4模式”的內涵和功能

基于“互聯網+”的“3+4模式”是依托黨建微信、微博、手機短信、網站等互聯網平臺,積極探索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建工作的重要模式,是具有高校圖書館特色的黨建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實現了黨組織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和聯系服務群眾的信息化、便捷化,有利于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方便服務黨員、提升管理能力。


1.利用“互聯網+”搭建黨建三平臺,優化服務載體


第一,搭建“互聯網+黨務工作”平臺,創新黨務工作模式。借助互聯網全面推進電子黨務工作,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推進黨建工作規范化管理的有益探索,能夠充分全面地反映所有黨員、所有黨支部的基本情況及動態管理狀態,進而為黨建工作決策、工作指導提供依據。


黨務工作平臺功能主要包括服務、管理、統計分析三條業務線的多個子系統。其中,服務業務線有門戶頁面、服務辦理、信息發布與瀏覽系統、信息公開等多個子系統;管理業務線有黨組織管理、黨員管理、組織生活管理、組織活動管理、換屆選舉、督查考核、黨費收繳預算使用管理等多個子系統;統計分析業務線有黨組織信息、黨員信息、黨組織生活、獎懲情況以及黨員學習統計等多個子系統。例如:信息發布與瀏覽系統,及時發布和推送領導講話、黨建動態、黨建新聞、最新時政熱點專題、工作安排、會議通知、會議信息等供全體黨員群眾點擊瀏覽,保障廣大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又如:信息公開,開設支部工作動態、支部工作總結、發展黨員公示、評優表彰公示、重大決策公示等欄目,加速黨務工作從內容到方式的全方位公開,為廣大黨員群眾掌握和參與黨內事務提供一種信息化的渠道。再如:督查考核系統,預先在管理平臺上對黨支部落實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教育管理等基礎性黨務工作任務進行數據量化,科學合理設定任務標準。各支部根據考核評價體系各項工作指標要求,登錄黨務平臺進行考核和自我評價,每完成一項工作,就在相對應的工作量化指標上,按時上傳開展工作的相關資料,平臺根據設定的評價標準,通過各支部上傳更新到平臺的基礎數據、工作動態,自動化、快速化進行數據多維統計分析,對各支部完成工作做出好、中、差不同顏色的評價和預警。黨委根據上傳時間確定各支部是否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的工作,按照標題名稱對該指標下的資料進行搜索,點擊標題查看資料具體內容,可以實時地、動態地查看各支部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發現差距與不足,真正實現考核的科學化、研判的數據化。


第二,構建“互聯網+黨員教育管理”平臺,創新黨員教育模式。基于互聯網搭建“互聯網+黨員教育管理”平臺,創新黨員教育模式,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有益探索,也是積極響應全國黨員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生動實踐。


黨員教育管理綜合平臺功能主要包括服務、教育、管理三條業務線的多個子系統。其中,服務業務線有門戶頁面、黨內關愛幫扶、黨員志愿服務、電話咨詢服務平臺等多個子系統;教育業務線有在線學習培訓、黨建資源庫、MOOC學習平臺、自媒體矩陣等多個子系統;管理業務線有在線學習管理、發展黨員管理、網上民主評議、電子檔案管理等多個子系統。例如:黨員發展與管理系統實行全流程管控與數據記錄,通過網上黨支部完善發展黨員登記,實現系統內黨員信息實時登記錄入,確保黨員資料的完整率;嚴格黨員發展流程,重點加強對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工作流程各個環節的跟蹤記錄,利用系統積極推進黨員發展過程材料的電子化,實現黨務數據全記錄。又如:網上民主評議,分為“網上評議—數據分析—查擺問題—整改提升”四個環節。在數據分析階段,通過數據挖掘,自動生成黨支部和黨員的“體檢報告”,通過體檢把脈、聚焦病灶,最終開列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提出改進措施,推動整改落實;亦可實時觀測所有黨支部的評議進度,及時發現評議進度緩慢的支部并予以督導[7];同時,讓流動黨員或外出培訓、出差的黨員能夠隨時參與進來,加強對流動黨員的考核管理,實現民主評議規范化。再如:黨員充分利用慕課(MOOCs)、自媒體等平臺,可以自主選擇有關黨的政策法規、黨建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課程、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自動分享和公開交流學習心得,有效拓展了黨員教育培訓的時空領域,變“填鴨式”學習為“點餐式”學習,增強了學習的靈活性,提升了黨員教育成效。


第三,搭建“互聯網+黨群聯系互動”平臺,構建高效、互動的黨群溝通。充分利用網絡的即時性與便捷性,走好網絡群眾路線。通過建立支部微信公眾號、黨支部書記群組、“書記信箱”、微信群在線互動、微信留言、黨建論壇等溝通方式構建起內外互動、異地聯動的開放式黨群溝通交流平臺。不同的群組,針對某一共同話題,可以打破時空界限,隨時開展互動交流、群策群力,有力推進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促進基層的民主管理;可以廣泛征集黨員群眾的想法、意愿和對黨建工作、黨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建議,運用“大數據”思維,通過云計算等技術對民情民意進行科學綜合分析,找準黨員群眾的“痛點”和“難點”,切實幫助廣大黨員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針對黨員群眾關切,進一步做到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有效化解怨言怨氣,引導糾正錯誤看法,充分激發黨建工作的內在原動力,大力提升精準決策、精確管理和精細化服務水平。


2.借助“微”載體打造黨建四陣地,提升服務水平


第一,建立“微課堂”,深化培訓成效。打破傳統的黨課授課模式,建立支部“微黨課”平臺,在所有黨支部中開展“全體黨員講微型黨課”活動。例如:分不同領域創辦黨建動態、業務知識、政策解讀、實用技術等“微課堂”,借助微視頻、PPT等多媒體,從一段音頻視頻、一張圖片、一次親身經歷、一個案例故事等“細微處”切入,以小見大,在15分鐘~20分鐘內,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規章制度等情理交融地滲透到黨課教學中。黨員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理論學習的微黨課,黨課課件、黨課視頻和PPT等可同步到每一位支部黨員的手機上,課后也可以隨時回顧復習黨課內容,有效解決了傳統的集中培訓在時間難協調、人員難統一、培訓成本高、培訓效果差等問題。


第二,開展“微閱讀”,促進黨建業務“雙融合”。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傳承者,在培育和踐行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其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堅定對圖書館文化自信,圍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建設目標,全方位融入文化傳承,將教工黨員活動與服務學生團體活動相結合,通過開展“微閱讀”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例如:蘭州大學圖書館黨支部聯合讀者俱樂部等學生社團,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之“風速對話”讀書分享會、讀書沙龍等,圍繞一線借閱服務工作,以閱讀推廣為目標,通過黨建、黨史閱讀、文學閱讀、專業學科閱讀等專題內容,不僅滿足了師生不同層次和角度的閱讀需求,而且通過支部活動實現了主題閱讀從傳統的業務層面向黨建創新層面發展,在服務讀者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了館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也讓校園處處散發“書香蘭大”氣息。


第三,倡導“微創新”,營造黨建工作發展“新生態”。一是創新活動載體,積極推進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應用,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設計勾畫黨員喜聞樂見的黨建活動載體,提供真正令黨員滿意的服務體驗,進一步增強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創新黨組織運行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員保障和技術保障。三是創新活動方式,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通過定期開展黨員讀書活動、黨員學習沙龍,舉辦“紅歌賽”“誦讀紅色經典接龍”,組織黨員學習調研,赴紅色革命舊址現場、脫貧攻堅現場開展現場教學等實踐形式,變“固定學”為“隨時學”,從“你講我聽”到“你我互動”,進一步加強黨員黨性鍛煉。四是豐富學習載體,以全新視覺體驗調動黨員學習興趣,如將黨的理論知識、政策法規通過漫畫、圖解、照片、視頻說課、闖關游戲等形式讓黨員進行趣味性、碎片化的學習,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載體,提升學習教育實效。


第四,展示“微星光”,深化典型引領。扎實做好先進典型展示工作。采取深入一線挖掘、基層推薦報送、征集身邊先進典型案例等辦法,結合表彰評選推薦等活動,及時選樹和培育身邊典型。通過開展黨建微電影大賽、講述“微故事”、制作展播優秀黨員微視頻、組織部分微典型赴各單位、各支部巡回“現身說法”等形式,從各個角度、利用微小事例,展現“身邊人、身邊事”的奮斗歷程。通過講身邊事、學身邊人,進一步深化典型引領,鼓勵黨員在各個崗位上爭先創優、互幫互助,營造出“爭做合格黨員”“爭當敬業奉獻先鋒”的鮮明導向。


結語


基于“互聯網+”的“3+4”工作模式,是信息化技術和黨建工作有機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和科學性。我們結合“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黨建工作實際,對“3+4”工作模式的現實意義、內涵特征等進行了探析,但仍有許多實踐和理論方面的盲區和不足有待進一步探索。該模式是改變以往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推動的黨建工作模式,可以實現黨建工作管理扁平化,有效解決傳統黨建在工作成本高、工作質量不高、黨組織活動及黨員學習教育難監管、黨組織工作職能和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性與科學化水平,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安全 智能 高效
13年行業經驗 業務覆蓋全國
熱線電話:4006-110-166
座機號 :0755-8268 2722